close

 


正常眼瞼位置應是:眼瞼與眼球表面緊密相貼,中間有一潛在毛細管空隙。上下瞼睫毛應充分伸展指向前方,排列整齊,不與角膜接觸。上下瞼能緊密閉合。上瞼能上舉至瞳孔上緣。上下淚點貼靠在淚阜基部,使淚液順利進入淚道。獲得性或先天性眼瞼位置異常可引起眼瞼功能的異常,造成眼球的傷害。



一、倒睫與亂睫



倒睫(trichiasis)是指睫毛向後生長,亂睫(aberrant lashes)是指睫毛不規則生長。兩者都可致睫毛觸及眼球。



【病因】凡能引起瞼內翻的各種原因,均能造成倒睫,其中以沙眼最為常見。其他如瞼緣炎、瞼腺炎、瞼外傷或瞼燒傷。由於瞼緣部或眼瞼的瘢痕形成,睫毛倒向眼球。亂睫也可由先天畸形引起。



【臨床表現】倒睫多少不一,有時僅1~2根,有時一部分或全部睫毛向後磨擦角膜。患者常有眼痛、流淚和異物感。由於睫毛長期磨擦眼球,導致結膜充血、角膜淺層混濁、血管新生、角膜上皮角化、角膜潰瘍。



 
【治療】如僅1~2根倒睫,可用拔睫鑷拔除。重新生長時可予再拔。較徹底的方法可在顯微鏡下在倒睫部位切開除去毛囊,或行電解法,破壞毛囊。如倒睫較多,應手術矯正,方法與瞼內翻矯正術相同。



二、瞼內翻



瞼內翻(entropion)指眼瞼、特別是瞼緣向眼球方向捲曲的位置異常。當瞼內翻達一定程度時,睫毛也倒向眼球。因此瞼內翻和倒睫常同時存在。



分類和病因 瞼內翻可分為3類:



1)先天性瞼內翻(congenital entropion):多見於嬰幼兒,女性多於男性,大多由於內眥贅皮、瞼緣部輪匝肌過度發育或瞼板發育不全所引起。如果嬰幼兒較胖,鼻樑發育欠飽滿,也可引起下瞼內翻。



2)痙孿性瞼內翻(spastic entropion):多發生於下瞼,常見於老年人,又稱老年性瞼內翻。是由於下瞼縮肌無力,眶膈和下瞼皮膚鬆弛失去牽制瞼輪匝肌的收縮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減少,眼瞼後缺少足夠的支撐所致。如果由於炎症刺激,引起瞼輪匝肌、特別是近瞼緣的輪匝肌反射性痙攣,導致瞼緣向內倒卷形成瞼內翻,稱為急性痙攣性瞼內翻。



3)瘢痕性瞼內翻(cicatricia entropion):上下瞼均可發生。由瞼結膜及瞼板瘢痕性收縮所致。最主要是由沙眼引起。此外結膜燒傷、結膜天皰瘡等病之後也可發生。



【臨床表現】先天性瞼內翻常為雙側,痙攣性和瘢痕性瞼內翻可為單側。有畏光、流淚、刺痛、眼瞼痙攣等症狀。檢查可見瞼板,特別瞼緣部向眼球方向捲曲。倒睫磨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脫落,螢光素彌漫性著染。如繼發感染,可發展為角膜潰瘍。如長期不愈,則角膜有新生血管,失去透明性,導致視力障礙。


    


【治療】先天性瞼內翻隨年齡增長,鼻樑發育,可自行消失,因此不必急於手術治療。若5~6歲時,睫毛仍然內翻,嚴重刺激角膜,可考慮手術,行穹窿部-眼瞼皮膚穿線術,利用縫線牽拉的力量,將瞼緣向外牽拉以矯正內翻。



老年性瞼內翻可行肉毒桿菌毒素局部注射。如無效可手術切除多餘的鬆弛皮膚和切斷部分眼輪匝肌纖維。對急性痙攣性瞼內翻,應積極控制炎症。



瘢痕性瞼內翻必須手術治療,可採用瞼板楔形切除術或瞼板切斷術。



三、瞼外翻



瞼外翻(ectropion)指瞼緣向外翻轉離開眼球,瞼結膜常有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併瞼裂閉合不全。



分類和病因 瞼外翻可分為3類:



 
1 瘢痕性瞼外翻(cicatricia ectripion):眼瞼皮膚面瘢痕性收縮所致。瞼皮膚瘢痕可由創傷、燒傷、化學傷、眼瞼潰瘍、瞼緣骨髓炎或瞼部手術等引起。



2 老年性瞼外翻(senile ectripion):僅限於下瞼。由於老年人眼輪匝肌功能減弱,眼瞼皮膚及外眥韌帶也較鬆弛,使瞼緣不能緊貼眼球,並因下瞼重量使之下墜而引起。



3 麻痹性瞼外翻(paralytic ectropion):也僅限於下瞼。由於面神經麻痹,眼輪匝肌收縮功能喪失,又因下瞼重量使之下墜而發生。



【臨床表現】輕者僅有瞼緣離開眼球,但由於破壞了眼瞼與眼球之間的毛細管作用而導致淚溢。重者則瞼緣外翻,部分或全部瞼結膜暴露在外,使瞼結膜失去淚液的濕潤,最初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久之乾燥粗糙,高度肥厚,角化。下瞼外翻可使淚小點離開淚湖,引起淚溢。嚴重瞼外翻常有眼瞼閉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護,角膜上皮乾燥脫落,導致暴露性角膜炎或潰瘍。


【治療】瘢痕性瞼外翻須手術治療,游離植皮術是最常用的方法,原則是增加眼瞼前層的垂直長度,消除眼瞼垂直方向的牽引力。老年性瞼外翻也可行整形手術,作“Z”形皮瓣矯正,或以“V”“Y”改形術。麻痹性瞼外翻關鍵在於治療面癱,可用眼膏、牽拉眼瞼保護角膜和結膜,或作暫時性瞼緣縫合。



四、眼瞼閉合不全



眼瞼閉合不全又稱兔眼(lagophthalmus), 指上下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導致部分眼球暴露的情況。



【病因】最常見原因為面神經麻痹後,導致眼瞼輪匝肌麻痹,使下瞼鬆弛下垂。其次為瘢痕性瞼外翻。其他原因為眼眶容積與眼球大小的比例失調,如甲狀腺病性突眼、先天性青光眼、角鞏膜葡萄腫和眼眶腫瘤引起的眼球突出。全身麻醉或重度昏迷時,可發生暫時的功能性眼瞼閉合不全。少數正常人睡眠時,瞼裂也有一縫隙,但角膜不會暴露,稱為生理性兔眼。



【臨床表現】輕度眼瞼閉合不全時,因閉眼時眼球反射性上轉(Bell現象),只有下方球結膜暴露,引起結膜充血、乾燥、肥厚和角化。重度眼瞼閉合不全時,因角膜暴露,表面無淚液濕潤而乾燥,導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而且大多數患者的眼瞼不能緊貼眼球,淚小點也不能與淚湖密切接觸,引起溢淚。


 


【治療】首先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針刺療法可能對部分面神經麻痹患者有效。瘢痕性瞼外翻者應手術矯正。甲狀腺病性突眼時,可考慮緊急放射治療垂體及眼眶組織,減輕組織水腫,制止眼球突出。否則可考慮眶減壓術。在病因未去除前,應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角膜。輕度患者結膜囊內可塗抗生素眼膏,然後牽引上下瞼使之互相靠近,再用眼墊遮蓋。或用濕房保護角膜,即用透明塑膠片或膠片做成錐形空罩,覆蓋於眼上,周圍以眼膏固定密封,利用淚液蒸發保持眼球表面濕潤。



五、上瞼下垂



上瞼下垂(ptosis)指上瞼的提上瞼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喪失,導致上瞼部分或全部下垂。正常眼向前注視時,上瞼緣約位於上方角膜緣與瞳孔緣之間。上瞼下垂眼向前注視時,上瞼緣的位置異常降低。輕者不遮蓋瞳孔,但影響外觀。重者部分或全部遮蓋瞳孔,則影響視功能。



【病因】可為先天性或獲得性。先天性者主要由於動眼神經核或提上瞼肌發育不良,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獲得性者,有動眼神經麻痹、提上瞼肌損傷、交感神經疾病、重症肌無力及機械性開瞼運動障礙,如上瞼的炎性腫脹或新生物。


【臨床表現】先天性上瞼下垂常為雙側,但兩側不一定對稱,有時為單側。常伴有眼球上轉運動障礙。症狀較明顯者眼瞼皮膚平滑、薄且無皺紋。如瞳孔被眼瞼遮蓋,患者為克服視力障礙,額肌緊縮,形成較深的橫行皮膚皺紋,牽拉眉毛向上呈弓形凸起,以此提高上瞼緣位置;或仰頭視物。獲得性上瞼下垂多有相關病史或伴有其他症狀,如動眼神經麻痹可能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提上瞼肌損傷有外傷史;交感神經損害有Horner綜合征;重症肌無力所致的上瞼下垂,有晨輕夜重的特點,注射新斯的明後明顯減輕。


 


【治療】先天性上瞼下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遮蓋瞳孔,為避免弱視應儘早手術,尤其是單眼患兒。因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眼部及全身病所致的獲得性上瞼下垂,應先進行病因和藥物治療,無效時再考慮手術。較為合乎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術方式為提上瞼肌縮短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元新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