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脈硬化與高血壓



(一)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



動脈硬化一般包括老年性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硬化等。老年性動脈硬化多發生在50~60歲以上,為全身彌漫性動脈中層玻璃樣變性和纖維樣變性。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損害大動脈和中動脈,也可累及小動脈,最常見於主動脈、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眼動脈較少累及,有時可見於視網膜中央動脈視神經內段、視盤篩板區及視盤附近的主幹動脈。小動脈硬化是對血壓緩慢而持續升高的一種反應性改變,常與高血壓同時存在。



眼底表現 眼底所見的視網膜動脈硬化,為老年性動脈硬化和小動脈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腦血管和全身其他血管系統的情況。


 


(二)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HRP)



原發性高血壓(primary hypertension) 分為緩進型(良性)和急進型(惡性),70%有眼底改變。眼底改變與年齡、病程長短有關。年齡愈大、病程愈長,眼底改變的發生率愈高。惡性高血壓的眼底表現有明顯不同。



1
.慢性HRP 視網膜動脈對高血壓的反應是血管痙攣、變窄,血管壁增厚,嚴重時出現滲出、出血和棉絨斑。



2
.急進型高血壓視網膜病變 多見於40歲以下青年。最主要的改變為視盤水腫和視網膜水腫,稱為高血壓性視神經視網膜病變(hypertensive neuroretinopathy)。同時可見視網膜火焰狀出血、棉絨斑,硬性滲出以及Elschnig斑(脈絡膜梗塞)。



如果及時治療,去除病因,降低血壓,早期的眼底病變可逐漸消退。如未得到及時治療,晚期視網膜動脈呈銀絲狀或完全閉塞,視網膜因缺血導致視盤和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



二、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常見病。我國人群發病率約1%。糖尿病引起的眼部併發症很多,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P)、白內障、水晶體屈光度變化、虹膜睫狀體炎、虹膜紅變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DRP是糖尿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其發生率與糖尿病的病程、發病年齡、遺傳因素和控制情況有關。病程越長,發生率越高。30歲以前診斷糖尿病的病人,10年後DRP約占50%,而30年後占90%10%的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9年左右發生眼底病變。血糖控制好的比控制不好的發生DRP要晚。肥胖、吸煙、高血脂、妊娠、高血壓、腎病等可加重DRP



(一)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P



 
視網膜微循環異常是DRP的基礎。早期的病理改變有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基底膜增厚、周細胞喪失、毛細血管自動調節功能失代償,隨後內皮細胞屏障功能損害,血液成分滲出,毛細血管閉塞。由於廣泛的視網膜缺血,引起視網膜水腫和新生血管形成。其中,慢性黃斑囊樣水腫和新生血管引起的併發症,如玻璃體積血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是造成視力下降或喪失的主要原因。



在病變早期,一般無眼部自覺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視物變形、眼前黑影飄動及視野缺損等症狀,最終可致失明。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最主要標誌是新生血管形成,可發生在視盤上或其附近,也可在視網膜,主要沿血管弓生長。在多數患眼,沒有玻璃體後脫離,新生血管與玻璃體皮質相粘連,並長入玻璃體,其周圍有纖維增生。這種粘連和新生血管膜收縮,能引發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還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視網膜前出血和玻璃體出血。



(二)糖尿病性白內障 參閱水晶體文章。



 
(三)屈光不正 血糖升高時,患者由正視可突然變成近視,或原有的老視症狀減輕。發病機制為血糖升高使房水滲入晶狀體,晶狀體變凸,屈光度增加。血糖降低時,又可恢復為正視眼,或閱讀時又需要戴老花鏡。



 
(四)虹膜睫狀體炎 多見於青少年型糖尿病。



 
(五)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六)眼球運動神經麻痹 糖尿病是其常見原因,可出現眼外肌運動障礙和複視,如外展麻痹或動眼神經麻痹。一般可逐漸恢復。


 


三、腎臟疾病



腎小球腎炎分為急性和慢性腎小球腎炎。前者多發生在兒童,男性多於女性;後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中青年為主,男性居多。兩者均可引起眼部變化。



急性腎小球腎炎除表現為眼瞼水腫外,常伴有因高血壓引起的眼底改變。包括視網膜血管痙攣、視網膜出血和滲出等。這些病變為可逆性的,可因疾病的痊癒而恢復正常。



慢性腎炎50%以上有眼底改變,伴腎功不全者約75%、尿毒癥幾乎全部有眼底改變。這些病變在全身病變好轉後,可逐漸緩解。本病預後差,當出現視盤水腫和視網膜棉絨斑時,預後更差。



慢性腎功能不全還可出現角膜帶狀變性和白內障;腎透析者視網膜水腫明顯;腎臟移植患者因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可發生白內障和巨細胞病毒感染症候群等。



四、感染性心內膜炎



可出現眼瞼和皮下小出血點或出血斑,其中心部常呈灰白色;球結膜下點狀、線狀或火焰狀出血點;虹膜睫狀體炎或轉移性眼內炎。可發生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五、血液病



(一)貧血



可出現視力下降、視力疲勞或視野缺損等症狀。結膜蒼白。眼底改變的輕重取決於各類貧血的嚴重程度、起病的急緩和個體反應。輕度貧血眼底可正常,如果血紅蛋白濃度或紅細胞計數降低到正常的30%~50%,則可出現眼底變化。最常見的是視網膜出血。嚴重者可出現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或視神經炎外觀;或表現為視神經萎縮,可致失明。



 
(二)白血病



可引起視力下降或失明,偶有視野缺損、夜盲和眼球突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元新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