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眼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可導致失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砂粒,故名。可發生於任何人群,主要見於衛生狀況差的地區。


 


【臨床表現】 多發生在兒童及少年時期,急性期男女發病率相近,但嚴重瘢痕期沙眼在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高23倍。潛伏期514天,平均7天左右。兒童和成人初發時呈急性或亞急性結膜炎表現;嬰幼兒初發較隱匿,呈慢性濾泡性結膜炎。


 


急性發作時自覺眼紅、眼痛、異物感、流淚及粘液膿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結腫大。瞼結膜乳頭增生,上下穹窿部結膜佈滿濾泡,有時因上瞼結膜彌漫性乳頭增生及炎性細胞浸潤,使濾泡被遮蓋而不明顯。急性期經12月後進入慢性期。


 


慢性期結膜充血減輕,結膜肥厚,乳頭增生,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融合而顯得不透明,有時呈膠樣,於上瞼結膜和結膜上穹窿部最為顯著,下瞼結膜則少而輕,嚴重者可出現於球結膜、半月皺襞或角膜緣處。濾泡可發生壞死,癒合後留下明顯瘢痕。初期瘢痕常出現於上瞼結膜,呈線狀或星狀,漸漸發展成網狀,最後可發展為白色腱樣。角膜緣濾泡發生瘢痕化改變,稱為Herbet小凹。角膜可發生角膜上皮炎、局灶性或多灶性基質淺層浸潤。早期即可出現角膜血管翳,常發生於角膜上方1/3,但可向中央瞳孔區發展成垂簾狀,影響視力。其末端常見浸潤灶且可形成潰瘍。在流行區常有沙眼的重複感染或合併細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發作。


 


後遺症和併發症 急性期治癒後可不遺留瘢痕,不影響視力。反復感染將形成瘢痕,嚴重者常因併發症而危害視力。


 


 1.瞼內翻及倒睫 是沙眼常見的併發症。因瞼板肥厚變形,瞼結膜瘢痕收縮使瞼緣內翻,形成瞼內翻。或因睫毛根部附近瘢痕,改變睫毛方向,發生倒睫。倒睫長期磨擦角膜,可使之混濁和形成潰瘍。



2
.上瞼下垂 上瞼因細胞浸潤和組織增生,重量增加,Müller肌作用亦減弱,使上瞼睜開困難,呈下垂狀態。



3
.瞼球粘連 結膜穹窿部因瘢痕而變短變淺,甚至完全消失,下瞼穹窿部尤為顯著。


 


4.實質性角結膜乾燥症 結膜瘢痕可破壞結膜的杯狀細胞和副淚腺,淚腺排出口也可因之堵塞,使淚液減少,角結膜乾燥混濁,眼表上皮逐漸角化。



5
.慢性淚囊炎 因病變累及淚道粘膜,使鼻淚管狹窄或阻塞所致。



6
.角膜混濁 沙眼衣原體可致上皮性角膜炎,在角膜血管翳的末端又可發生角膜浸潤,瞼內翻、倒睫等又加重角膜的損害,終使角膜混濁。


 


 


二、包涵體性結膜炎


 


包涵體性結膜炎(inclusion conjunctivitis),是一種通過性接觸或產道傳播的急性或亞急性濾泡性結膜炎。多為雙側,以下瞼結膜和下穹窿濾泡增生最為顯著。由於表現有所不同,臨床上又分為新生兒和成人包涵體性結膜炎。傳染途徑主要為尿道和陰道的分泌物及游泳池間接接觸,新生兒為經母體的產道感染。


 


【臨床表現】成人包涵體性結膜炎主要見於青年人,潛伏期34天,可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病。自覺不適、眼紅和粘液膿性分泌物,分泌物尤以早晨明顯。部分患者可無症狀,尤其是女性。開始時,結膜充血,繼則眼瞼浮腫,耳前淋巴結腫大、無壓痛,穹窿部有很多濾泡,以下方顯著。可有乳頭增生,無炎性假膜形成,不發生瘢痕。有時見上方周邊角膜淺層角膜炎甚至上皮下混濁,一般不發展成潰瘍。23周後急性炎症消退而轉入慢性期。晚期有顯著的濾泡形成,3個月至1年內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無角膜並發病。可能同時存在其他部位如生殖器、咽部的衣原體感染徵象。


 


新生兒包涵體性結膜炎,又稱為新生兒包涵體性膿漏眼。潛伏期為生後512天,但也有生後1天發病。雙眼急性或亞急性發病,其眼部表現與成人衣原體性結膜炎和細菌性結膜炎相似,但症狀輕重不一。衣原體還可引起新生兒其他部位的感染,威脅生命,如衣原體性中耳炎、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元新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