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疾病的常見病因有三:炎症、血管性疾病和腫瘤。中老年患者應首先考慮血管性疾病,青年則應考慮炎症、脫髓鞘疾病。



一、視神經炎



視神經炎(optic neuritis),泛指視神經的炎症、蛻變及脫髓鞘等病。因病變部位不同,分為球內段的視乳頭炎(papillitis)及球後視神經炎(retrobulbar neuritis),前者多見於兒童,後者多見於青壯年。大多為單側性。


 


【病因】脫髓鞘疾病,如多發性硬化,視神經炎常為其首發症狀,以及視神經脊髓炎;兒童期的傳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水痘;腦膜、眼眶或鼻竇的炎症,如單核細胞增多症、帶狀皰疹、腦炎;眼內炎症,如葡萄膜炎、視網膜炎;然而,臨床上約有半數的病例,查不出病因。



【臨床表現】視力急劇下降,可在 一兩 天內視力嚴重障礙,甚至無光感。發病1周時視力損害最嚴重,隨後視力逐漸恢復,部分患者13個月視力恢復正常。除視力下降外,還有閃光感,眼眶痛,特別是眼球轉動時疼痛。有的患者感覺在運動或熱水浴後視力下降,此稱為Uhthoff征,可能是體溫升高影響軸漿流運輸。常為單側眼發病,但也可能為雙側。



兒童與成人的視神經炎有所不同。在兒童,約半數為雙眼患病,而成人雙眼累及率較低。兒童視神經炎發病急,但預後好,約70%的患者視力可恢復至1.050%70%VEP檢測恢復正常。


 


二、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為供應視盤篩板前區及篩板區的睫狀後血管的小分支發生缺血,致使供應區發生局部梗塞。是以突然視力減退、視盤水腫及特徵性視野缺損(與生理盲點相連的扇形缺損)為特點的一組綜合症。


 


【病因】視盤局部血管病變,如炎症、動脈硬化或栓子栓塞;血粘度增加,如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眼或系統性低血壓,如頸動脈或眼動脈狹窄,急性大出血;以及眼內壓增高等。


【臨床表現】突然發生無痛、非進行性的視力減退。開始為單眼發病,數周至數年可累及另側眼。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



 
【臨床類型】非動脈炎性或稱動脈硬化性,多見於4060歲患者,可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相對的夜間性低血壓可能在發病中起作用,特別是服用治療高血壓藥物的患者。25%40%的對側眼也會發病。動脈炎性,較前者少見,主要為顳動脈炎(或稱巨細胞動脈炎)所致的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以7080歲的老人多見。其視力減退、視盤水腫較前者更明顯,且可雙眼同時發病。若從症狀、體征或血沉而疑為巨細胞動脈炎時,應做顳動脈活組織檢查確診。
     


三、視神經萎縮



視神經萎縮(optic atrophy),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其軸突發生病變(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引起的軸突變性。



【病因】顱內高壓或顱內炎症,如結核性腦膜炎;視網膜病變,包括血管性(視網膜中央動靜脈阻塞)、炎症(視網膜脈絡膜炎)、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神經病變,包括血管性(AION)、炎症(視神經炎)、鉛及其他金屬類中毒、梅毒性;壓迫性病變,眶內或顱內的腫瘤、血腫;外傷性病變,顱腦或眶部外傷;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遺傳性疾病,如Leber病;營養性,如維生素B缺乏等。


 


四、視神經腫瘤



 
視神經的腫瘤不多見,其臨床表現為眼球突出及視力逐漸減退。主要有視神經膠質瘤(glioma of optic nerve)及視神經腦膜瘤(meningioma of optic nerve)兩種。前者多見於10歲以內兒童;成人少見,且發生于成人者多為惡性。後者多見於30歲以上的成人,女性多於男性,雖為良性腫瘤,但易復發;而發生于兒童者多為惡性。



這兩種視神經腫瘤均可能是斑痣性錯構瘤(或稱母斑病,phakomatoses)中的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的一部分,診斷時應注意。視神經腫瘤可手術切除。發生於視盤上的腫瘤少見,如視乳頭血管瘤及黑色素細胞瘤。前者可能為von Hippel-Lindau病的眼部表現;後者為視盤上的黑色腫塊,發展極慢,為良性腫瘤,對視功能多無明顯影響。治療上,前者可採用鐳射光凝,但視力預後不良;後者無特殊處理,只需定期回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元新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