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眼球


 


 眼球(eye ball)近似球形,其前面較小部分是透明的角膜,其餘大部分為白色的鞏膜。正常眼球的前後徑出生時約16mm3歲時達23mm,成年時平均為24mm。垂直徑和水準徑則比前後徑略小。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所組成。


 


(一)眼球壁


 眼球壁分為三層,外層為纖維膜,中層為葡萄膜,內層為視網膜。



1
.外層: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後5/6瓷白色的鞏膜,共同構成眼球完整、封閉的外壁,起到保護眼內組織、維持眼球形狀的作用。


 


角膜(cornea) 位於眼球前極中央,呈略向前凸的透明橫橢圓形組織。


組織學上分為: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厚500μm,約占角膜厚度的90%後彈力層內皮細胞層。


 


鞏膜(sclera)質地堅韌,呈乳白色,主要由緻密且相互交錯的膠原纖維組成。 


組織學上鞏膜分為:表層鞏膜,鞏膜實質層,和棕黑板層。鞏膜幾乎無血管,但表層鞏膜有緻密的血管結締組織。角膜緣後的鞏膜有鞏膜內血管叢(房水靜脈)。此外貫通鞏膜全層的鞏膜導血管內,有動脈、靜脈和神經通過。


 


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位於周邊角膜與虹膜根部的連接處。在角鞏膜緣內面有一凹陷,稱鞏膜內溝,溝內有網狀組織(小梁網)Schlemm管。房水濾過的小梁網可分為葡萄膜部(前房側)、角鞏膜部和近小管組織(Schlemm管側),近小管組織是房水外流的主要阻力部位。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


 


 2.中層:為葡萄膜(uvea),又稱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虹膜(iris) 為一圓盤狀膜,自睫狀體伸展到晶狀體前面,將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後房,虹膜即懸在房水中。虹膜表面有輻射狀凹凸不平的皺褶,稱虹膜紋理和隱窩。虹膜的中央有一2.5mm4mm的圓孔稱為瞳孔(pupil)。由於虹膜位於水晶體的前面,當水晶體脫位或手術摘出後,虹膜失去依託,在眼球轉動時可發生虹膜震顫。


 


睫狀體(ciliary body)睫狀體主要由睫狀肌和睫狀上皮細胞組成。睫狀肌由外側的縱行、中間的放射狀和內側的環形三組肌纖維構成。縱行肌纖維向前分佈可達小梁網。睫狀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經支配。睫狀上皮細胞層由外層的色素上皮和內層的無色素上皮二層細胞組成。


 


脈絡膜(choroid) 為葡萄膜的後部,前起鋸齒緣,後止于視盤周圍,介於視網膜與鞏膜之間,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細胞。血管神經穿過鞏膜處,脈絡膜與鞏膜粘著緊密。



3
.內層為視網膜(retina),是一層透明的膜,位於脈絡膜的內側。



視網膜後極部有一中央無血管的凹陷區,解剖上稱中心凹(fovea),臨床上稱為黃斑(macula lutea),是由於該區富含葉黃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稱中心小凹(foveola),臨床上稱為黃斑中心凹(fovea centralis),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位。黃斑區色素上皮細胞含有較多色素,因此在檢眼鏡下顏色較暗,中心凹處可見反光點,稱中心凹反射。


 


距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約1.5mm× 1.75m m境界清楚的、橙紅色的圓形盤狀結構,稱為視盤(optic disc),又稱為視乳頭(optic papilla),是視網膜上視覺神經纖維彙集組成視神經、向視中樞傳遞穿出眼球的部位。視盤中央有小凹陷區,稱視杯或杯凹(optic cup)。視盤上有視網膜中央動靜脈通過,並分支分佈於視網膜上。


 


(二)眼球內容


 


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三種透明物質,是光線進入眼內到達視網膜的通路,它們與角膜一併稱為眼的屈光介質。


 


1.房水(aqueous humor) 為眼內透明液體,充滿前房與後房。前房(anterior chamber)指角膜後面、與虹膜和瞳孔區晶狀體前面之間的眼球內腔。後房(posterior chamber)為虹膜後面、睫狀體內側、晶狀體懸韌帶前面和晶狀體前側面的環形間隙。房水總量約占眼內容積的4%,處於動態迴圈中。


 


2.水晶體(lens) 形如雙凸透鏡,位於瞳孔和虹膜後面、玻璃體前面,由水晶體懸韌帶與睫狀體聯繫固定。水晶體的厚度會隨年齡增長而緩慢增加。


 


水晶體由水晶體囊和水晶體纖維組成。一生中水晶體纖維不斷生成,並將舊的纖維擠向中心,逐漸硬化而形成水晶體核。水晶體核外較新的纖維稱為水晶體皮質。水晶體富有彈性,隨年齡增長水晶體核逐漸濃縮、增大,彈性逐漸減弱。



3.
玻璃體(vitreous body) 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於玻璃體腔內,占眼球內容積的4/5。玻璃體前面有一凹面稱玻璃體凹,以容納水晶體,其他部分與視網膜和睫狀體相貼,其間以視盤邊緣、黃斑中心凹周圍及玻璃體基底部即鋸齒緣前2mm和後4mm區域粘連緊密。玻璃體前表面和晶狀體後囊間有圓環形粘連,在青少年時粘連較緊密,老年時變鬆弛。


 


二、眼眶及眼附屬器


 


(一)眼眶



眼眶(orbit)有四個壁:上壁、下壁、內側壁和外側壁。眼眶外側壁較厚,其前緣稍偏後,眼球暴露較多,有利外側視野開闊,但也增加了外傷機會。其他三壁骨質較薄,較易受外力作用而發生骨折,且與額竇、篩竇、上頜竇毗鄰,在這些鼻竇發生病變時可累及眶內。


 


(二)眼瞼


 


眼瞼(eye lids) 位於眼眶前部,覆蓋於眼球表面,分上瞼和下瞼,其游離緣稱瞼緣(palpebral margin)。上、下瞼緣間的裂隙稱瞼裂(palpebral fissure),其內外連結處分別稱內眥和外眥。內眥處有一小的肉樣隆起稱淚阜,為變態的皮膚組織。上下瞼緣的內側端各有一乳頭狀突起,其上有一小孔稱淚點。眼瞼的感覺是由三叉神經第1和第2支分別司上瞼和下瞼的感覺。


 


(三)結膜


 


結膜(conjunctiva) 是一層薄的半透明粘膜,柔軟光滑且富彈性,覆蓋於眼瞼後面(瞼結膜)、部分眼球表面(球結膜)以及瞼部到球部的反折部分(穹窿結膜)。這三部分結膜形成一個以瞼裂為開口的囊狀間隙,稱結膜囊(conjunctival sac)


 


(四)淚器


 


淚器(lacrimal apparatus) 包括淚腺和淚道兩部分。


 


1.  淚腺(lacrimal gland)淚腺是外分泌腺,產生漿液,每一腺體含腺細胞和肌上皮細胞。血液供應來自眼動脈分支的淚腺動脈。
    


2.  淚道(lacrimal passages) 是淚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瞼的淚小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淚液排出到結膜囊後,經眼瞼瞬目運動,分佈於眼球的前表面,並聚於內眥處的淚湖,再由接觸眼表面的淚小點和淚小管的虹吸作用,進入淚囊、鼻淚管到鼻腔,經粘膜吸收。當眼部遭到外來有害物質刺激時,會反射性地分泌大量淚液,以沖洗和稀釋有害物質。


 


(五)眼外肌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是司眼球運動的肌肉。每眼有6條眼外肌,即4條直肌(rectus)2條斜肌(oblique muscle)4條直肌為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和外直肌。內、外直肌的主要功能是使眼球向肌肉收縮的方向轉動。上、下直肌除使眼球上、下轉動的主要功能外,同時還有內轉內旋、內轉外旋的作用。2條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下斜肌的主要功能是分別使眼球內旋和外旋;其次要作用上斜肌為下轉、外轉,下斜肌為上轉、外轉。



三、視路


 


視路(visual pathway)是視覺資訊從視網膜光感受器開始,到大腦枕葉視中樞的傳導徑路。臨床上通常指從視神經開始,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到枕葉視中樞的神經傳導徑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元新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